常言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但现实生活中
往往是“只借不还,再见都难”
近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焉耆垦区人民法院
成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
因借款反目的闺蜜
在法官悉心调解下尽释前嫌、重归于好
李某与孙某原本是无话不谈的好“闺蜜”,如今却因为借钱产生了矛盾两人对簿公堂,友谊的小船差点说翻就翻,近日,最终在焉耆垦区人民法院法官的调解下,两人尽释前嫌,重归于好。
借钱不还,避而不见
李某和孙某是多年的好闺蜜。自2012年开始,被告孙某以自己老公需要资金周转为由多次向李某借款,到2024年1月,孙某给李某出具了两份借条。借款金额分别为35000元和237000元,孙某承诺于2023年11月26日前还清借款,但时至今,孙某仅偿还借款20000元,余款255000元,孙某以各种理由一直拖延不还,并避而不见,电话拉黑,微信不回。李某心想平时自己这又是借钱又是出力的,到头来电话拉黑,微信不回,昔日的姐妹情终究是错付了,一气之下,便将孙某起诉至法院,并申请了诉讼保全。
见面对峙,蛮横无理
承办法官收到案件后,认真阅读案件材料,发现这是一件借款案件,是基于一时气愤。与原、被告沟通双方均同意调解,秉着“案结事了”的办案原则,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前调解。调解之初,孙某见了李某后恼羞成怒,与李某进行对峙“就欠了你的一点钱,你也不至于把我逼到死路上吧,微信、支付宝全被冻结了,我们家现在吃饭都是问题”。
李某:“我以前就给你说过,我急需用钱,但是你每次答应说给我,你给了吗?后来你躲得不见,电话把我拉黑,微信不回,现在你还怪起我来了”。
“我说了不给你了吗?我现在没钱,有钱会不给你吗?”孙某蛮横无理地说。
“我是因为我们这么多年的感情,给你好好说,但是我发现你并不在乎,我们这么多年的‘闺蜜情’,这都啥时候借的,到今年才让你打了借条”。
双方当事人“剑拔弩张”,“火药味”很浓,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承办法官看到这种情况,遂采取“背对背”方式,语重心长地对孙某说:“李某给你借钱是本着闺蜜情,你有困难人家给你借了二十多万,是雪中送炭了,无论因为什么原因,你不应该不守信义,不守承诺,没钱你也应该给人家说一声,不应该避而不见,电话拉黑,微信不回,这样不仅有损你的声誉,更会破坏你们之间的友情,......”。听了法官的话,孙某也说出了自己的困难。“背对背”解开双方心结后,法官通过“面对面”聊家常、讲情理的方式,引导双方念及多年情谊、换位思考,从法律和事实、情与理等方面深入细致做双方工作,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相体谅,既让孙某深刻认识到自己避不还钱的不负责任和严重后果,也让李某理解孙某目前经济困难的处境。
耐心调解,挽回情谊
最终,孙某渐渐放下了抵触情绪,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主动向李某坦露了自己的心声。李某也深信自己真心实意交来的朋友不光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也打算再给孙某一次机会,就这样,两个人的互相拥抱,不仅消除了李某的“火气”,而且也挽回了闺蜜之情。双方握手言和并达成了调解协议。
法官提醒
俗话说“借钱容易要钱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民间借贷较为普遍,一些人向周围的亲戚、朋友、熟人进行借贷,许以高额利率,一旦无力支付利息,甚至无力偿还本金,双方就会发生纠纷,引发矛盾。法官提醒民间借贷有风险,守好您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