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官方抖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老人为子女借款担保惹来了官司?法官驱车70公里入户调解
作者:李宁  发布时间:2024-04-18 18:11:53 打印 字号: | |

“法官,你可得帮帮我啊,我就是一个靠零卖点蔬菜勉强度日的老人,让我拿出几万块来帮他们还账,这不是想要我的命吗?”在第二师乌鲁克垦区人民法院米兰法庭法官在社区入户走访中,老人孔某向法官求助道。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为子女借款做担保,不想子女不靠谱

2021年孔某女儿王某与丈夫孙某因买房缺钱七万元,找遍朋友也没凑够,王某找母亲孔某帮忙借款,母亲孔某向同在三十六团的老乡李某借款,李某表示可以借款,但需要孔某作为七万元借款的担保人,为了女儿能顺利借得购房款孔某表示愿意作为担保人,在借条的担保人一栏签了字。借款到账后,孔某向女儿王某和女婿孙某嘱咐一定要按期还这笔借款,王某和孙某表示一定按期偿还。

头两年,王某与孙某夫妻两人按时还款,共计偿还三万余元,然而,从2023年开始李某就再未收到剩余四万元的任何还款。考虑到老乡之情,起初李某并未向王某和孙某催要,但是近一段时间家中变故急需用钱,无奈之下只能联系王某催要,可是王某根本联系不到,而孙某对李某避而不见,只是在电话中以“现在身上没有钱”“我不是故意不还你的钱,但现在确实困难”等借口推脱。见王某和孙某没有丝毫还钱的意思,情急之下李某找到了作为担保人的孔某,要求孔某代为偿还债务,不还就告到法院。

孔某是位独居老人,无固定收入来源,平时以在小区门口售卖自家种植的蔬菜来维持生计,突然要承担这几万块钱的债务,孔某一时间难以接受,便向米兰法庭法官寻求帮助。

驱车70公里入户,找寻解纷突破口

米兰法庭法官了解基本情况后,决定先通过调解程序解决纠纷,便通过电话联系王某,王某表示自己在二十九团打工距离较远,借款问题可以联系其在若羌县打工的丈夫孙某。法官接着向孙某了解情况,并要求其到法庭解决纠纷,孙某却以自己正在若羌县一处枣树地为老板看守枣园不能离开为由拒绝。

如何当面与孙某调解成了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法官的多次联系沟通下,孙某说出了目前的住址,离法庭大概70公里。在与孙某约定好时间后,法官一行人便驱车前往。

一行人来到孙某住处后发现孙某近况很差,一间狭窄的平房内拥挤的摆放着日常生活所需用品。通过与孙某的交谈中得知,孙某与王某两人在2023年年中因矛盾现分居两地,双方互不联系,债务由孙某一人在偿还,突然间断了还款是因孙某一直在为老板看守枣园,2023年老板并未给其结算工钱,他也一直在催要工钱,打算拿到工钱就给李某还钱。

耐心做第三方工作,终解老人后顾之忧

“你老板欠你多少钱?”法官向孙某询问道。

“欠我七万。”孙某说。

“你老板在哪?我们想见见他。”法官说道。

孙某带着法官一行人见到了老板郑某,法官向郑某说明了今天的来意,郑某表示不是不给孙某工钱,只是去年的红枣还没有卖完,现在也没钱将孙某全部工钱结清。

“能不能先结一部分工钱将借款还了,老人当初为子女借款做的担保,现在年纪都这么大了,被追人到家里要钱,我们家里都有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法官向郑某劝说道。

在法官对郑某耐心劝导下,郑某考虑到老人孔某的困境,也深感为人父母的不容易,同意预支四万元用以偿还孙某的借款,剩余三万元等全部红枣卖完后向孙某支付。孙某对此方案表示同意,三方达成调解协议。老板郑某在协议达成后就到银行将四万元转给了孙某,孙某用这笔钱偿还了全部借款。至此,纠纷得以圆满解决,终于打消了老人孔某要承担担保责任的顾虑。

近年来,民间借贷纠纷频繁发生,有很多纠纷发生在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之间,原、被告本该是友爱和睦,却因债权债务是的双方关系逐渐疏远,甚至对簿公堂。所以法官提醒大家,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千万不能失信于人,更不可让你最亲近的人为你的失信“买单”。

上门调解,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理解和支持,俯下去的是身板,树起来的是信任。第二师乌鲁克垦区人民法院米兰法庭将继续发挥人民法庭立足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以如我在诉意识处理好每一起纠纷,切实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责任编辑:刘宗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