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工作要求,在三十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库尔勒垦区人民法院驻三十团双丰镇法官工作室于2020年7月17日成立。法官工作室按照团队架构建设,设置了员额法官3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2名,自成立以来,联合团场综治员、司法调解员、连队两委共化解矛盾纠纷600余件,化解信访案件7件,打造无讼连队3个。在第二师中级人民法院“四联动三依托”的工作模式基础上与“两年如一日”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党委牵头、府院联动、信访化解、调解为主、诉讼断后”的矛盾多元解纷机制。
三十团双丰镇辖区共有连队15个,社区1个。法官工作室的成立基本做到辖区全覆盖,法治服务无死角,在加强法院与团场的有效沟通,保障司法服务的及时到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一、主动担当,引导信访工作法治化
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更好为群众服务,要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法官工作室作为群众工作的前沿阵地,牢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以信访工作为突破口,积极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全力推进乡村法治化进程。
一是让法官工作室成为党委信赖的法治力量。三十团法官工作室以信访联动为切入点,与团场党委同频共振,为管理献良策,为漏洞开良方。通过深入调研,准确研判,为不确定信访诉求把脉问诊,通过与团场党委形成合力,积极开展上门释法,解惑答疑,为进一步息诉罢访筑牢基础。2022年以来,上门释法8次、当面答疑解惑15次。与基层信访化解联动,建立府院联动模式,发挥释法明理的作用,成为党委可以信任的法治力量。2022年,在三十团党委牵头下,法官工作室化解信访7件,得到了团场党委的认可。
二是多部门参与化解,群策群力,发挥熟人熟地就地化解。在三十团党委的主导下,法官工作室积极参与团场信访联席会议,强化对接团综治办、信访办、人社所、连队两委、司法所、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共同化解信访矛盾,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2022年,共参加信访研判会议5次,制定9人次信访化解方案。同时依托团场老干部、老政法、先进模范等资源,认真好做群众工作,打开上访人心结,为群众办实事,努力化解信访矛盾。三十团原政法办许主任在三十团工作30余年,对辖区大小事情十分熟悉,退休后返聘回三十团开展信访化解工作,并担任我院特邀调解员,在蔡某某的信访案件中,三十团法官工作室在许主任的密切配合下,真心换真心,得到上访人的信任,最终化解蔡某某二十年的心结。
三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一案一策,发挥法治引领作用。法官工作室发挥自身特长,主动出谋划策,从法律角度认真分析信访事项的历史背景、问题难点、化解思路等,将信访引向法治化轨道。针对每一个信访案件特点,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原则,区分有理访、无理访、违法行为,一案一策,用法、用情、用理、用心做好信访工作。同时在信访个案中释法明理,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讲明法律,明辨是非,综合运用法律等手段教育、调解、疏导等办法,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通过“党委牵头组织,部门听证座谈,当面答复诉求,法院释法明理,家属同步交心,上门关心生活”的信访化解方案,促进信访人息诉罢访。
四是为群众做实事,司法为民,最终获得群众认可。法官工作室牢固树立司法为民,服务于民的工作理念,把维护好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贯穿到法院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注重源头预防,加强法治引领,健全化解机制,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2022年以来,成功将4起具有信访苗头的纠纷,通过司法确认的方式予以化解。法官工作室讲好法律宣传,将道理说透,将法律说明,将政策说好,引导群众尊法、信法、守法、学法,依法信访。2022年以来,开展法治讲堂3次,社区市场普法6次,发放宣传单400余份,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百余人次,营造了良好法治宣传氛围。
二、多元解纷,打造基层调解大格局
一是诉前调解,化解矛盾隐患。诉前调解是推动多元解纷工作向基层延伸,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落实溯源治理的重要举措。针对不同纠纷,法官工作室指导团场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认真倾听各方的意见,保障其充分清楚表达自身想法,站在公平公正立场,及时回应当事人提出的疑问,从法理、人情各方面做出详细的阐述,释法明理得到当事人信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用群众信服的方法化解矛盾。法官工作室成立以来指导连队两委、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调解100余次;联合团场综治员、司法调解员、连队两委等化解矛盾纠纷600余件;培养团场跟班学习2人。同时,法官工作室通过在每一个连队设立“法官工作站”,制作法官联络卡,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依据;积极参与连队两委会议,了解矛盾排查处理情况;指导连队两委和人民调解员建立健全矛盾隐患排查台账;指导连队两委人员排查和化解矛盾等“四项举措”,不断拓宽诉前化解渠道,完善非诉解纷、诉调对接工作,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真正做到“小事不出连,大事不出团,矛盾不上交”。
二是网上调解,打破时空距离。法官工作室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宗旨,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进行远程调解指导、司法确认,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通过综治视联网参与多元解纷,方便人民群众,让职工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司法福利。法官工作室成立以来,通过综治视联网在线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案件50余件。2021年9月三十团法官工作室收到第二师三十团司法所推送的关于申请人陈某某和马某某民间借贷纠纷司法确认案件。考虑到当事人都在三十团园八连,路途较远,且在农忙时间,法官工作室法官立即通过综治视联、在线调解中心主持在线调解,在调解主持人确认双方当事人信息后,对协议内容进行司法确认,并在线下及时送达裁定书。通过这样的线上调解平台进行调解,真正地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让当事人享受到司法福利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司法资源。
三是巡回调解,做实群众工作。法官工作室将巡回开庭作为调解的重要方式全面展开,用群众“听得懂、看得明、信得过、靠得住”的司法方式,寓教于审,促进纠纷化解。2022年以来,法官工作室通过巡回调解方式调解各类案件60件,辐射辖区30团的15个连队。在巡回调解中,通过在田间地头宣传司法确认的适用条件、工作程序,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确认的认同度,增强职工群众法治意识。
四是多方调解,推进多元解纷。依托团场综治中心,从“三个层面”化解矛盾纠纷。以综治干部为主导对于连队尚处于萌芽状态,未进入诉讼的矛盾纠纷先由综治干部利用深入基层、接触群众的工作优势及时排查矛盾隐患并建立排查台账。联合连队两委及本地老党员等民间调解力量在了解民意、民情、事情的基础上,进行“说事评理”从源头上化解纠纷。源头化解环节起到让群众诉求有人管、困难有人帮、不激化矛盾的效果。对于经上述程序仍不能化解的纠纷,再由综治干部通知法官工作室,进行“释法说理”工作,告知双方当事人相关诉讼风险,善意引导当事人主张权利,从法律层面引导群众合理主张权利;对于经法官工作室仍不能化解的纠纷,列为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由综治干部联合法官工作室反馈到库尔勒垦区人民法院,由库尔勒垦区人民法院组织选派专业法官进行“对症诊疗”,从专业层面促成和解。截至8月底,联合调解矛盾纠纷470件,司法确认45件,其中法官工作室参与化解纠纷167件。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第二师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强有力的指导、团场党委的大力支持。今后三十团法官工作室将落实第二师中级人民法院工作部署,努力提升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将三十团法官工作室打造成“党委信赖、多方尊重、群众认可”的靓丽“法院”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