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官方抖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法官看《底线》:点亮我们内心的法治之光和正义之光
作者:覃孟良 杨昆杰  发布时间:2022-09-29 00:07:05 打印 字号: | |

《底线》开播以来广受欢迎,它是一部以新时代人民法官为创作原型,真实呈现基层法官工作和生活状态的电视剧,通过不同的大小案例,展现案件背后的人生百态。

一部细致而严谨的剧

《底线》真实反映了法院审理案件的全部过程,包括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审判等各个环节,紧紧相扣,依法依规有序开庭。演员们的表演、场景的还原等都体现出该剧对庭审过程的严谨。

最为细致的一幕同时也令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在一起劳动争议案件宣判过程中,方远法官宣读本案案件受理费10元,广大人民群众一直认为到法院进行诉讼,案件受理费会比较高,但是针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费却是现行《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中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受理费的真实写照。

处处彰显法治之光和正义之

每一起案件的判决结果都在传达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一起案件最终都是惩恶扬善的结果。

该剧刻画出的“雷某辱母案”中,一审判决雷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雷某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各类费用共计人民币八万元。二审法院经过走访调查,调取新的证据,认定雷某是带有防卫性质的故意伤害,依法进行改判,改判雷某有期徒刑五年。法理和情理都得到诠释,一方面遏制了高利贷暴力催收的恶劣行为,另一方面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任度,给社会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导向作用的判决。

李某(女)诉全某(男)职场性骚扰案件,案情一波三折,并且引发了社会舆情,李某不仅丢了工作,还遭受了网络暴力,导致其一度精神崩溃。由于开庭期间有证人证词,最终李某胜诉。该案具有很强的典型性,职场性骚扰维权成本较大,李某胜诉,不仅有效地保护了饱受性骚扰之苦的女性的人身自由,使她们的人格尊严得以维护,而且给其他被骚扰者在取证方面积累了经验,也增加了让女性对性骚扰者大胆地说“不”的勇气。

同时,莫某(女)诉符某(男)职场性骚扰案件,法官周亦安经过走访调查,结果出现反转,是符某被莫某性骚扰。根据走访调查收集的视频佐证,莫某最终撤诉。该案也具有典型性,我们一般理解的性骚扰被害人为女性。但是在《民法典》中规定,性骚扰侵犯的是人格权,并且《民法典》笼统地规定受害者为他人,他人包含了男性和女性,也就意味着男性和女性都有免于性骚扰的权利。

在《底线》这部剧中,众多的案例告诉我们,每一起案件都彰显着法治之光和正义之光。

具有人间烟火气的法官生活

蔡某与李某离婚纠纷一案中,方远法官在一审庭审过程中,关于孩子抚养权征求了孩子自己的意见,孩子同意和母亲蔡某一起生活,后因孩子不愿意与母亲一起生活,跑到父亲家生活,蔡某和李某均对法官方远进行了投诉,同时蔡某与李某因孩子抚养权的问题闹到法院。经过了解,孩子主动说出自己说谎,真正是想和父亲李某一起生活,案件依法重启再审,再审结果孩子判给了父亲李某。

加上投诉和案件再审,受到打击的方远法官也一度崩溃,在情绪低落时,律师徐天趁机拉拢方远去当律师,徐天告诉方远:“别人的锅你要背,自己的锅也要自己背,老百姓一遇到不公平的事就跑到法院来找法官说理,而法官呢,遇到不公平的事怎么办?找谁说理去?”同时,徐天指出法官晋升渠道窄、律师劳动报酬高等问题,导致方远心中有了波动。

张副院长告诉方远:“既然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无法完美,那法官必须存在,这世上只要还有不公,就总得有人来断个是非、判个公道,这才是法官真正的意义,人生怕也是如此啊,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终极意义,而这些行为过程的本身就是在寻找意义。”

最终在师傅张副院长的劝说下,方远解开了自己的心结,明白了法官的终极意义,再次投入到法院工作中去,这就是法官的生活。

骆某的父母为了给儿子购买婚房,逼迫女儿骆某短期内凑够20万元,导致骆某挣钱心切,在不停歇的超负荷工作中猝死。虽然骆某案件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但是骆某的父母逼迫骆某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幽暗。在基层法院工作过程中,我们办理的离婚案件、继承案件、赡养案件等,不少的案件揭露出了人性恶的一面,这就是法官们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看到的人生百态。

《底线》这部剧虽然我只看了十几集,但是剧中案件背后却有真实案件为原型,道出人间百态,有恶有善、有悲有喜。这部剧代入感较强,专业性较高,真实反映了现在基层法院法官工作的现状,是点亮我们内心的法治之光和正义之光。

 
责任编辑:凌澍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