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官方抖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征途漫漫 学思践悟——记我的挂职锻炼之行
作者:吴婷婷  发布时间:2022-09-28 20:11:32 打印 字号: |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18月,我来到库尔勒垦区人民法院,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从得知挂职时的欣喜到收拾行囊时的焦虑,我终是带着对未知的无限憧憬,大踏步迈上了这段崭新的征程。如今,一年的挂职已经结束,而我于点点滴滴中受益良多。



吴婷婷
法官





新开始新起点  痛并快乐着


虽然我在法院工作已八年,也通过了司法考试,但猛然从书记员的工作角色转变为员额法官,着实让我内心有些许惶恐。我深知那些死记硬背的法律条文与审判实践相差甚远,没有审判经验,陷入本领恐慌,内心压力无限大,只能默默安慰自己:万事开头难,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加油!

挂职期间,我一共审理85件案件,其中刑事案件30件,民事案件55件,作为合议庭成员参与庭审11件。虽然案件数量不多,但是对于我来说,已经是不小的突破了。


随时随地“充电”  多看多听多问


记得我刚开始协助法官处理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时,案件事实虽然比较清楚,但因涉及合同是否达到法定或约定的解除条件、违约责任的承担等问题,当事人提出了很多法律观点。

听说身边的同事曾因某一案件查阅上百份类案裁判文书、因某一观点翻阅大量法律书籍,我意识到自己必须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我重新翻开案卷材料,耐心梳理争议焦点,利用法信等平台查找法律规定、查阅法律文书,向身边的老法官们请教,最终案件得以顺利解决。


对别人而言,可能这只是一个简单案件,但对于我却是个全新的学习过程,学习带来的满足感也给予我更多前行的动力。后来,不管是合议庭评议还是专业法官会议,甚至是偶尔听到别人讨论案件,我都会竖起耳朵,像个雷达一样接收各种信号和信息,牢牢把握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我会用业余时间去旁听庭审,学习同事们如何驾驭庭审、如何巧妙的发问、如何正确的引导当事人以及如何做调解工作等,自己也从最初的一开庭就紧张不安变得更加从容。时常浏览系统里其他同事的法律文书,学会运用法言法语,学习严谨的剖析说理,久而久之,自己的文书论证部分也从最初的条理混乱到后来的最起码能令自己满意。


欲善其事  精准表达


一名法官,必须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在审理案件时,如何提炼争议焦点准确发问;在讨论案件时,如何快速清晰全面地阐明案情;在制作文书时,如何用最凝练的文字说清其中的道理……这些都和表达能力息息相关。

记得我承办的第一起职务犯罪案件,迟万龙副院长作为该案的审判长,在召开检察院、法院案件联席会时,我就被迟副院长的发言深深吸引。他清晰的思维逻辑、准确的语言表达、自信的神态目光让我信服。我想这就是强大能力的体现,不仅蕴含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最直接的就是表达的精准度。

后来在一次上网文书签发过程中,迟副院长对其中两行文字提出了疑问,他说:“我懂你要表达的意思,可裁判文书上网后其他人会不会懂?”我顿时语塞,也再一次意识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裁判文书不是我们的自说自话,而是案件审理过程的体现和审判结果的表达。如果说案件讨论是法院人之间的交流,那么庭审调查和文书写作就是与当事人之间的对话,它既是主审法官能力、高度和情怀的体现,更是法院在老百姓心中的直观印象,对提高服判息诉率、提升司法公信力至关重要,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给予足够重视并不断打磨锻造庭审驾驭和文书写作能力。


道阻且长  稳扎稳打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步不断累积,才能奠定坚实的基础。从第一次独任审理案件、第一次做审判长,我内心的紧张及慌乱,到现在可以保持着冷静和清醒。我细想后才明白,那些曾让我觉得些许乏味的日子并非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在日积月累中积淀为我个人能力的一部分,让我拥有从容和淡定的底气。行稳致远,并非一句空话,只有根基扎实,才能更好地前行,去往更远的地方。


我很庆幸与库尔勒垦区人民法院有过这样一场邂逅,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总结审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重新找寻选择法律职业时的坚定和初入职时的热情。这一年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还学到了先进的办案经验,大量的案件倒逼着我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审判业务能力,增强了抗压能力。

我真心感谢在挂职锻炼期间给予我帮助和关爱的领导、同事,这一年时光带给我的思考和启迪必将历久弥新。未来,道阻且长,我必将坚守初心,迎难而上。



 
责任编辑:马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