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规范一团一法官工作机制,今年以来,24团法官工作室着力推进诉源治理,共参与直接化解、指导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0多件,开展普法宣传22次,巡回审判8次,上门提供司法服务17次,法律咨询34余次,全方位提升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的满足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司法需求,努力实现“纠纷下降、信访下降,基层综合治理能力增强”工作目标。
24团法官工作室始终秉持“坚持把非诉讼解决纠纷机制挺在前面”的理念,形成矛盾纠纷预防为主,源头治理,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工作理念与模式。在二师中院指导下,制定了《法官工作室工作制度》,制度规范了工作内容、细化了工作流程,明确了工作要求等,使工作室开展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积极构建“基层调解组织+法官工作室”的纠纷化解体系,努力构建“大调解”格局,与24团党委、政法委对接协调,在24团综治中心建立“矛盾纠纷分流窗口”,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百姓反应的突出问题进行分类,流转到各个调解组织先行调解,充分发挥人民、司法、行政、综治等多元调解力量,利用人熟、地熟,事熟的资源优势,促进简单纠纷就地化解、复杂纠纷多元调解,力争实现小事不出连、大事不出团,矛盾不上交。以法官工作室为抓手,制定《司法确认工作流程》,与团场、司法所、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部门协作建立联动解纷机制,形成工作合力,采取“特邀调解+司法确认”的模式,对团场部门调解形成的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修改指导后,作出确认调解协议有效的民事裁定书,使其具有强制执行力,进一步推动法官工作室工作走深走实。该模式大大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成本、诉讼成本,切实把方便留给了群众,让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选择资深法官、法官助理与法官工作室形成一对一联系,制作《司法为民服务清单》、《案件回访单》、《执行线索摸排单》,发放便民联系卡、公布便民邮箱、便民电话,使24团法官工作室成为“法院-法官工作室-团场-连队(社区)”四级诉调对接网络的关键一环,团队每周定期到连队、社区走访,摸排矛盾纠纷,就地解纷,对现实纠纷先行处理,避免升级恶化,经调解达成协议的,根据申请及时进行司法确认,无法调解的,适时引入司法程序。
对引入司法程序的案件选择典型就地审理,并联系所在连队(社区)、干部群众旁听,庭后为群众答疑解惑,让群众参与其中,为群众上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对排查出的潜在的、苗头性隐患纠纷及时预判,及时掌握动向,适时提出解纷建议,力争将纠纷消化在基层。对可能出现的涉众涉稳纠纷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协调,第一时间参与化解,让可能演变为信访案事件的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人多力量大、人多才智足,通过团队参与,主动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法律帮助,对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对走访中发现的社会管理问题,及时向基层组织提出司法建议。通过法官团队下基层,将司法服务关口前移,真正实现司法服务“零距离”,让法官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努力拓宽司法便民绿色通道,推动矛盾纠纷在“家门口”解决。
致力于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引导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纷靠法的良好习惯。线下团队发挥自身优势,与团场政法委、派出所、司法所、交警大队等多部门联动协调,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活动,发挥以案说法优势和教育引导作用,因地制宜、因需制宜,探索法治宣传新模式。
针对24团地处交通要道,选取有警示教育意义的案件开展巡回审判,从酒驾的法律成本、经济成本、家庭成本、时间成本等方面告知酒后驾驶的危害、法律责任等,教育引导辖区群众,摒弃侥幸、麻痹心理,从自身做起,文明驾驶,实现审理一案,警示一片的效果,推动形成“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良好意识。针对团场种植经济作物较多的特点,利用冬闲时节,开展“冬季法治大培训”,对于育苗承揽合同、借款合同、买卖合同等多发、频发纠纷,选取典型案例,制作宣讲PPT,制作“订立合同须知”及“借条、欠条范本”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向群众发放,得到群众一致好评。线上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法院普法有了“新妙招”,工作室积极向团场、连队(社区)推介法院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传递法治声音,主动加入连队、社区微信群,利用新媒体平台,每日推出各类普法资讯,向居民微信群转发典型案例、解读热点法律等,形成“线上普法小课堂”,扩大普法覆盖面;工作室紧扣“扫黑除恶”、“黄赌毒”、“养老诈骗”等主题,通过制作动漫、法官说法等原创小视频的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宣传方式直观展示相关法律,掀起学法新高潮。通过线上、线下同发力,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进一步提高群众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守法的法治意识。
自法官工作室成立以来,第二师焉耆垦区人民法院将法官工作室作为人民法院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小单元,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作为推进社会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最前沿,把“机关大院里的法官”变成了“群众家门口的法官”,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司法服务,创新多元解纷实践,不断提高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以规范化开展法官工作室工作打造诉源治理新平台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