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乌鲁克垦区人民法院明确深化诉源治理工作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法官工作室”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中的前沿、推动和保障作用。三十一团法官工作室采取“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的方式,把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止于发端,切实为百姓解忧,让正义提速。
深化机制运行,不断升级服务
三十一团法官工作室以“四联动、三依托”工作模式,将党建工作与诉源治理工作相结合,不断提升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主动下沉司法资源,延伸司法服务触角。从解决源头性、基础性问题开始,深入社区连队,调处矛盾、普法释法。同时,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了《法官工作室工作制度》,从多个方面对法官工作室日常工作进行规定,要求法官每周至少一天在法官工作室办公,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多元调解、联络指导、重大社情报告等工作,及时化解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和难点、堵点问题,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使司法更加便民、利民、亲民,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司法服务。
强化司法职能,厚植源头治理
法官工作室作为“前哨”,在纠纷源头治理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三十一团法官工作室继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与团场连队、社区、司法所、派出所沟通联络,全面深入调查了解辖区矛盾纠纷情况,抓前端、治未病,充分发动各方调解力量,共同对苗头性矛盾进行排查化解。年初,三十一团法官工作室联合社区、连队人民调解组织,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实地走访查看、组织人员听证等方式,成功化解了三十一团新旧暖气公司在交接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一次性避免了1000多起案件的诉累,也让群众在寒冬时节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改进工作模式,培养调解助手
三十一团法官工作室以“融”字当先,主动融入社区社会治理、综治工作大局中,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信访调解、司法调解力量,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网格化”工作模式。为进一步壮大调解人员队伍,增强诉前解纷的时效性,法官工作室从培养好的“解纷助手”入手,除不定期对人员调解员进行法治培训外,还对团场选派到法院的调解员进行专项培训,提升调解员的调解能力,形成以法官工作室为点,向四周辐射的“大调解格局”,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前沿、最基层。
筑牢法治意识,履行普法职能
三十一团法官工作室将法治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明确以群众需求为“风向标”,“点单式”开展普法宣讲,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筛选出最具代表性、典型性和社会影响力的案件,进行巡回审判,以案释法。同时,三十一团法官工作室法官作为三十一团中学法治副校长,将法律普及、法治教育拓展到校园,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让法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三十一团法官工作室作为乌鲁克垦区人民法院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小单元,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更加务实的便民利民工作举措,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司法服务能力,切实推动辖区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