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官方抖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这里有一份防范养老诈骗指南 请查收~
作者:朱磊  发布时间:2022-09-19 20:36:37 打印 字号: | |

近年来,网络上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方式层出不穷,从提供“养老服务”到投资“养老项目”、从销售“养老产品”到宣称“以房养老”、从代办“养老保险”到开展“养老帮扶”……这些案件暴露出针对老年人群体的诈骗套路,可谓花样繁多、防不胜防,严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

一、养老诈骗典型案例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老龄人口超过2.64亿,同时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老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丧偶老人将近5000万。与年轻人相比,这些孤寂的老年人陷入骗局的几率更大。很多不法分子乘虚而入,通过虚构身份、洗脑营销等手段借机骗取老年人钱财,使得受害老年人受到经济和情感的双重伤害,值得全社会关注警惕。

    案例一

2020年7月份左右,刘某某通过微信与时年66岁的张某互加为好友。刘某某隐瞒自己是男性的事实,将自己的性别设置为女性、微信头像设置为美女图片,并谎称自己是三十多岁的离异女性,系机场乘务员。在微信聊天中多次流露出欲与被害人张某发展为男女朋友关系的想法,张某信以为真,为了获得对方的好感,便给刘某某发了200元的红包。之后,刘某某虚构调动工作、父亲生病、自己看病及买车等事实,以借为名多次诱骗张某通过微信向其转款共计人民币20余万元。

    案例二

2008年至2010年期间,被告人段某某利用自己是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职工的身份便利,以可以为他人办理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为诱饵,先后向7名被害人索要钱财共计25万元,将钱款用于购买汽车等个人支出。

   案例三

2019年至2020年期间,郝某某和田某某在多地农村随机寻找老年人,以为老人办理低保为由骗取被害人300元至2000元不等费用。郝某某实施诈骗共计24起,诈骗金额合计人民币30余万元;田某某参与诈骗共计20起,诈骗金额合计人民币2万余元。被害人中年龄最小64岁,最大95岁。

二、如何防范典型养老诈骗?

1.不要贪图蝇头小利,老年人要警惕所谓的免费活动,多和子女进行沟通交流;遇事与子女共同商量,当发现自己被骗时,要告知子女并立即报警,及时止损。

2.天上不会掉馅饼,投资理财需谨慎,老年人要到正规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产品,不轻信所谓“真保本、高回报”的虚假承诺,风险为零实则骗人。要端正养生保健理念,从正规渠道获取保健知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进口药,以防被骗。

3.提高自我保护防范意识,老年人不要随便向他人透露身份证、银行卡、家庭情况等个人信息,不点击网上各类陌生链接,保持警惕各种陌生来电, 有疑问可及时联系家人或公安机关等权威部门进行核实。

4.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日常应多关注与自身相关的最新政策、新闻资讯,及时了解当下常见的诈骗方式,提高识别诈骗伎俩和套路的能力

5.子女要为老年人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等官方反诈利器,并及时引导帮助他们使用,为老年人构筑起一扇防诈的“防火墙”。

防范养老诈骗不只是老年群体自己的事情,社会各方都要切实提供可满足老年人需求的服务,要多方面宣传反诈教育,切实增强老年人防范意识,提高识骗防骗能力,将养老诈骗止于未然,才能守好老年人的“钱袋子”,让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责任编辑:王梦涵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