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当放下右手,我明白,从法官助理到法官的身份转换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当国歌响起,我的眼前浮现出进入法院工作八年来的点点滴滴。
不曾努力 何谈梦想
“你毕业以后想干点什么啊?”
“我的梦想是当法官。”
“当法官有什么好,不如当律师,收入高又自由。”
“……”我沉默了,不知如何回答。
2010年,高中时期在学习、生活中压抑许久的我们,在走进大学后像脱缰的野马,但是也失去了奋斗的目标。网络上说的“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也就成为了很多人刚进入大学后一段时期内的真实写照,所以说成为法官对那时的我来说是梦想。
随着即将进入大四,司法考试的到来,我收起了那整日玩闹的心思,通过半年多的努力,积累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也重拾了学习的兴趣。通过努力,毕业后我也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法院的一名工作人员。
走近群众 倾听期盼
2015年初,刚进入法院没多久,我到了“全国最远的派出法庭”三十八团苏塘法庭。三十八团位于昆仑山脚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这个新成立的团场,常年风沙漫天,缺水缺电,加上从校园到法院的身份转变,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的差距,让我在工作上有些无所适从。庭长告诉我说,你现在是书记员,但以后肯定是要走上法官的岗位,今后对法庭的每一起案件,你都要熟悉案情,开庭后要有自己的处理意见,然后学习法官是怎么处理的,慢慢地你就会有了自己的思路和办法。
2015年底,160余名民工因某公司拖欠劳务费多年未付而来到法庭。庭长在短短几日内以调解方式帮助民工们拿到了一百余万元的劳务费,民工们握着我们的手说道“感谢你们,你们真的为我们老百姓干实事啊,这就是我们期盼的公平正义啊。”那时,我认识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业务知识、业务能力的不足。在法庭一年多的时间,在庭长的悉心教导下,我对法院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如何做好自身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努力提升 补足短板
2016年底,我到了立案庭,负责案件的登记立案工作、保全、调解、鉴定工作,由于负责的业务范围较大,使我对法院的立案、审判、执行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学习的机会。通过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我在工作上有了较大的进步。
2021年,在第二师中级人民法院党组的关怀下,为了能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更好地胜任员额法官的工作,我来到了中院跟班学习。
在跟班学习期间,一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当事人申请再审。庭长说到“回去研究一下,看看当事人的申请是否有事实及法律依据。”随后,我通过查阅司法解释及相关的案例,向庭长汇报了我的意见。“如果再审了,这个案件该如何判决呢?”我一时语塞。“回去再看看相关规定吧。”随后,我再次细细查询相关的法律规定,并再次向庭长汇报了我的意见。“当事人一审诉讼请求要求被告开具营业税发票能否得到支持呢?”我回答道,“应该是不可以了。”“国家2016年已经将营业税改增值税,这个案件中也不符合补开营业税发票的情形,那一审该如何处理呢?只学习法律知识,是难以办好案件的,想成为一名好的法官一定要多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次,每办一个案件,你都要全面地学懂、弄通。这样在今后的工作中,同类型的案件,你都可以办好。”
通过在中级法院为期半年的学习,使我不但在业务知识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更对庭审技巧、裁判文书的写作及如何成为一名合格法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新的转变 新的征程
2022年4月,我成为了一名员额法官,开始了独立办案。在这期间,我主审、参加合议案件60余件,无一发回重审或者改判,这其中有数千万元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也有几千元的民间借贷纠纷,有拿到拖欠多年劳务费满意而归的工人,也有破镜重圆携手归家的夫妻,不管案件标的有多大、不管当事人是什么身份,每当放下法槌,当事人胜败皆服或握手言和的那些瞬间,都让我倍感欣喜,我想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和目标所在。
梦想照进现实,只因奋斗从未停歇,只因追梦永不止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地加强学习,坚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为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