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二十九团博古其镇法官工作室,接到一起职工农作物受损纠纷,受害人认为是邻地的职工打农药造成的,要求索赔。
2022年6月25日,二十九团职工吴某种植的棉花地有一垄棉花发生枯萎、枯黄,且受损的棉花和老王的果园相邻。前两天,吴某正好看见邻地职工老王在给果树打农药。于是吴某找老王理论,认为是老王打农药不注意,将农药打到棉花地里,导致棉花受损。可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眼下,棉花正值生长期,担心影响棉花产量,吴某着急地跑到法官工作室寻求帮助。
“不要急,坐下来慢慢说,我们会尽力帮你解决问题的”法官安慰吴某说。为深入了解情况,法官决定到棉花地现场实地勘验情况。
于是,法官联系到老王,一行人来到棉花地,边询问老王打农药情况,边查看棉花受损情况。
原来,6月23日,老王发现果园里有几棵果树有蛀虫,便打了农药,却没有注意到旁边的棉花地,导致部分棉花受损。
为了使纠纷尽早解决,降低农药对棉花的影响,减轻吴某损失,法官联系到种植棉花的“老把式”张某,询问如何能将棉花的影响降到最低。张某查看了棉花受损情况,同时询问打农药时间及这几天的天气情况等,说:“农药对棉花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因为这几天正好是阴天,经过抢救,受损棉花还有救”,于是现场开始商量起抢救措施。
最终,法官对双方当事人耐心释法明理,老王答应赔偿抢救棉花的费用,吴某也同意此调解方案。
调解结束后,吴某说:“没想到法官能在这么热的天气里来到我们的地里实地查看,细心做我们的工作。”
老王说:“还以为我这事,会打官司呢!非常感谢法官到我们身边,为我们实地办案,解决问题。”
“像这类案件,如果按照以往的正常程序,需要经过立案、送达、答辩等程序,最快也要20天左右。自从法官工作室成立以来,我们法院转变理念,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采取诉前调解的方式,可以减轻当事人诉累,让法官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法官这样告诉当事人。
法官工作室不仅让公平正义得到实现,而且应当以人民群众能够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这样才能让法官工作室阳光司法走得更远,走到群众中去。
今后,库尔勒垦区人民法院将充分发挥法官工作室立足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将服务窗口前移,在审判前沿发光发热,准确把握群众诉求,深入田间地头,加大就地调解、就地办案的力度,切实减轻群众诉累,为群众安心农业生产,全力提供好法律服务。